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 > 寒门俊杰欧阳修 正文

寒门俊杰欧阳修

时间:2025-04-05 07:57:34 转载源:新媒体资讯网 作者:月光 点击:685次

寒门俊杰欧阳修欧阳修,字永叔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(1007),卒于神宗熙宁五年(1072),享年六十六岁。少年时期艰苦。欧阳修三岁时,父亲欧阳观任泰州军事判官时病逝,年仅二十九岁的母亲只能带着欧阳修投奔叔父欧阳烨,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。欧母贤惠知礼,虽贫困却不忘教授欧阳修识字读书。据《欧阳文忠公年谱》载,当时其母“贫无资,以荻画地,教公书字”。欧阳修十岁时,常向同城一位富户人家借书。据欧阳修本人回忆,其中有一本《韩愈文集》,对其影响极大,算得上是欧阳修日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的启蒙书籍。科举之路坎坷欧阳修十岁时即可吟诗作赋,十七岁参加乡试,考试的题目为《左氏失之诬论》。欧阳修答卷中写道:“石言于晋,神降于莘,内蛇斗而外蛇伤,新鬼大而故鬼小。”该作虽在现场引起考官佳评和震惊,但欧阳修却因不符合官韵而落第,之后他两次参加科举也均遗憾落榜。直到天圣七年(1029),由胥偃保举,欧阳修才参加了国子监试,考了第一名;同年秋赴国学解试,又得第一。天圣八年(1030)正月,朝廷举行礼部省试,主考官为晏殊,欧阳修再列榜首,成为省元;三月举行殿试,欧阳修获甲科第十四名,进士及第。一时间,欧阳修名声大噪,这才正式步入仕途。仕途之路崎岖欧阳修第一任官职是西京留守推官,上任后先是受到当时文坛宗师钱惟演的赏识,事业上又得到谢绛、尹洙、梅尧臣等名士的推毂,文学上更是“日为古文歌诗,遂以文章名冠天下”,感情上也获胥偃爱女为妻,可谓如鱼得水。然而好景不长,明道二年(1033),年仅十七岁的妻子病逝,之后欧阳修又因年少耿直,政见不符朝局而遭遇连番贬谪。直到知命之年,欧阳修才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,提倡平实文风,录取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等人,对北宋文风转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。本人也在近三十年的崎岖仕途中多有感悟,创作出《醉翁亭记》等多篇流芳千古的文赋。晚年坚毅恬静神宗熙宁二年(1069),王安石实行新法。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,未执行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欧阳修心归田园,对于朝廷封的众多职位坚持不受,此年改号“六一居士”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六月,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,居颍州。神宗熙宁五年(1072)闰七月二十三日,欧阳修在家中逝世,享年六十六岁。同年八月,获赠太子太师。欧阳修身为“唐宋古文八大家”之一,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文学家、史学家与政治家。作为一代文宗,欧阳修博学多才,诗、词、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;并且以其创作理论与实践,引领诗风转变,是宋调的重要开拓者之一,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。王安石曾赞美欧阳修的诗文云:“其积于中者,浩如江河之停蓄;其发于外者,烂如日星之光辉。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;其雄辞闳辩,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。”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